汪先生是个十分体面的人,他有一张惨白的长脸,鹰钩鼻,个子瘦高,可惜世风日下,人走茶凉——汪先生退休了,似乎没人成全汪先生的体面了。
“人心不古!”汪先生时常义愤填膺。
大隐隐于市,汪先生觉得一切人类的活动都太过喧嚣,索性混迹于世俗来显示自己的脱俗,什么地方最喧闹?亲戚家。
汪太太家的亲戚最为有趣,中国人爱热闹,汪太太家尤为甚,上至红白喜事下至升学搬迁,聚在一起不需要复杂的理由。他们最为团结和整齐——比如衣着,继校服、班服、队服等服装后,汪太太家衍生出一种“家服”,女眷们以拥有相同的衣着为乐,具体表现为二姐购入一条裙子三姐必然要问店名,大嫂买了一个耳环小姑子的耳朵上第二天就会出现同款,当然款式也许会有区别,价钱差不多她们就满意了。
汪太太是一位温厚的女性,她是遗世独立的丈夫与红尘的纽带,如果没有汪太太的劝和,汪先生势必每每要仗义执言挺身而出,他是一位真理的捍卫者,他的世界里没有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切都是大事,汪先生很引以为傲,对于冥顽不化的人,汪先生会给他们最让人羞愧的教训——他的长鼻子会在空气中扭出莫比乌斯带的形状,然后翻一个最轻蔑的白眼,这是读书人的体面。
汪太太的表弟家很荣幸的被列入了汪先生的冥顽不化名单,那家的孩子尤其讨厌,眼高于顶,每次见了自己居然敢泰然自若而不点头哈腰的来和自己打招呼,据说在上海上大学。上海算什么!虽然汪先生这辈子都没去过,但他最为明白那灯红酒绿伤风败俗的都市,因此上海发生疫情的时候,汪先生简直要弹冠相庆,真是大快人心!不过汪先生的体面使得他不愿多言,于是他只是在心里暗暗祈祷那孩子在上海倒大霉。可惜老天无眼,那个小近视眼居然又跑到了北京上大学,汪先生只能再次用鼻子和白眼表示不满。
汪先生每逢宴席都会翩然前往,他比其他上班族有风度的多,那些人既不守时又不懂规矩,需要自己这个体面的人来做足榜样,故而每次他都提前一晚想到要表达的话,看准最合适的时机吐露心声。可惜这种苦心孤诣的努力却常常付诸东流,要么是受众压根不看他,要么是他自己脑子愣住忘了词,因此在汪太太的亲戚面前打一个大胜仗是汪先生退休以后的人生目标。
那天,机会本来很好,他准备拿汪太太的表弟家开刀。表弟又去上班来迟,不像话!弟媳妇和四眼侄女不来打招呼,没礼貌!席间有人半真半假的问起,汪先生气沉丹田,声如洪钟的保证邻桌的弟媳妇听见——“爱来不来!”他成功了一半,可惜这句话本身就没什么力度,受众也只有一半,弟媳妇压根没注意他,小侄女对他投以愤怒的目光,汪先生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欣喜若狂,但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第二步就是使用鼻子表达愤怒,然而这次连一半都没能成功,没人注意到汪先生。
汪先生偷偷啐了一口,准备吃饱喝足继续战斗,他高谈阔论,可惜同桌的人都见识浅薄,没人能接他的话茬,他只能顺着别人说,这时不知道谁说了一句,“闲人挑歪理”,汪先生微微愣住,接着感到自己的体面收到了冒犯。
这时候汪先生又瞟到了汪太太的大哥家骄矜的外甥女,那孩子不受教,汪先生早就决定再也不理她,这是那孩子的损失,他挑了挑桌子上的菜,觉得这些亲戚简直无可救药,心里开始筹划下一场战斗。